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相比17年前的SARS,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的作用,在本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尤为明显。最新疫情信息、各路专家解疑答惑、社交媒体上的患者求助和认证、多平台防疫科普直播,以及普通人“网络一线牵”的守望相助。募集物资、对接需求、讲述自己的经历,大家不再原子化地困在信息黑洞里,而是借由网络,在虚拟世界获得帮助、支撑和慰藉,连成一片。大数据的功能十分强大,在预警、治理、后续治疗等过程中都可以发挥自身作用。” 从这一次疫情的情况来看,大数据的预警功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疫情蔓延如此迅速,没有及时提升社会的警戒意识。 同时,大数据也可以在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当前过程中,透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分析疫情的蔓延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大数据也能发挥自身作用。“我们不能将其功能局限在当前的疫情分析上。大数据甚至还能帮助我们预防未来不可知的疫情。反过来说,当前的立法也要及时更新,积极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数家互联网公司通过自己的数据和技术能力,给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为传染源(人员)的筛查、追踪、控制和隔离作出了巨大贡献。
1、人员数据:这部分是现成的不多做表述 2、手机数据:这个现在要求火车飞机都必须绑定的,这个很好,可以有效解决人员追踪定位问题,详细不说参见我下面回复的评论。 2、交通数据:目前可以有效得到飞机、火车、轮渡、客运等数据,因为是实名的而且各系统已经早就做好了,这部分中长途出行数据都可以拿到。麻烦的短途数据不行,出租车、公交车这类都不行,滴滴还勉强至少是有数据的。短途数据拿到的话,就可以对疫情人员整个全流程的交通维度进行追踪,路线、到达位置、到达时间、停留时间、交叉接触人员覆盖等都可以分析出来。 3、管控数据:各地区管控方案、防控措施、管控数据配合人员流动情况如果可以共享,那么可以进一步控制区域级的疫情控制。 4、医学数据:这个不多说了,诊疗数据、病例数据、药物数据都很重要,数据共享和分析个人认为可以加快解决方案的产生。 5、应急数据:应急物资数据目前看上去属于“失控”状态,应急生产企业数据基本也是。如果这2部分信息化都做的比较好,就不会出现上微博求助物资这种尴尬局面。
交通数据,相对好一些,政府在追踪患者同行人群这部分是可以做到的(做过想相关的),但是问题是部分人员末级流动数据无法有效获知到,下了火车后最终目的是哪里。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也是为什么要推进人口综治这类平台的原因。政府无法有效实时获知所辖区各类人员信息以及所处位置,这里除了常住人员还有流动人员以及段中长期的租户。 另外现在各地方再做类似平台的也都是基本都是各做各的,做到数据中心里来个数据可视化就完活交工了。 现在推进了电话绑定是解决的临时策略,因为手机不管是话单基站还是实时定位原则上都可以追踪到其人员所在位置,活动区域以及行动轨迹,这部分数据很重要。但是话单的数据并不好拿到。原先在做话单数据分析系统的时候,这类数据只有省一级纪检监察公安才能拿到。基站数据倒还好,有很多。实在不行至少可以挨个打电话= = 至于应急物资这部分,的确有很大问题,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取决几点 1、各级应急指挥平台还在逐步建设中,对于疫情防护还没有做到覆盖 2、应急资源部分包括这次疫情所用的医疗物资,平时储备量不够,也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因为平时这类物资是不存在短缺问题,只有医护等特殊职业用。但是一旦爆发公共安全事件,这个购买基数太大了,直接把整个产业链堆爆了。而且还正好赶上春节工厂处于放假状态。别说调配了,生产都生产不出来,因为这涉及了从原料到生产全环节,想生产上游也得给力才行。 3、对于应急资源生产企业管理层面基本属于没有掌控的状态,管理层面无法实时有效获知生产企业目前状态,生产量,生产情况等。现在估计也都是靠各级上报才有数据。导致有资源短期也很难利用上,加上这类大规模公共应急预案做的不够,这次疫情后,可以预见国家级到省市一级的应急疫情防控平台是肯定要上的。应急资源以及相关企业规范一体化也是必然的方向。
1、人员数据:这部分是现成的不多做表述。
2、手机数据:这个现在要求火车飞机都必须绑定的,这个很好,可以有效解决人员追踪定位问题
3、交通数据:目前可以有效得到飞机、火车、轮渡、客运等数据,因为是实名的而且各系统已经早就做好了,这部分中长途出行数据都可以拿到。麻烦的短途数据不行,出租车、公交车这类都不行,滴滴还勉强至少是有数据的。短途数据拿到的话,就可以对疫情人员整个全流程的交通维度进行追踪,路线、到达位置、到达时间、停留时间、交叉接触人员覆盖等都可以分析出来。
4、管控数据:各地区管控方案、防控措施、管控数据配合人员流动情况如果可以共享,那么可以进一步控制区域级的疫情控制。
5、医学数据:这个不多说了,诊疗数据、病例数据、药物数据都很重要,数据共享和分析个人认为可以加快解决方案的产生。
6、应急数据:应急物资数据目前看上去属于“失控”状态,应急生产企业数据基本也是。如果这2部分信息化都做的比较好,就不会出现上微博求助物资这种尴尬局面。
交通数据,相对好一些,政府在追踪患者同行人群这部分是可以做到的(做过想相关的),但是问题是部分人员末级流动数据无法有效获知到,下了火车后最终目的是哪里。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也是为什么要推进人口综治这类平台的原因。政府无法有效实时获知所辖区各类人员信息以及所处位置,这里除了常住人员还有流动人员以及段中长期的租户。 另外现在各地方再做类似平台的也都是基本都是各做各的,做到数据中心里来个数据可视化就完活交工了。 现在推进了电话绑定是解决的临时策略,因为手机不管是话单基站还是实时定位原则上都可以追踪到其人员所在位置,活动区域以及行动轨迹,这部分数据很重要。但是话单的数据并不好拿到。原先在做话单数据分析系统的时候,这类数据只有省一级纪检监察公安才能拿到。基站数据倒还好,有很多。
至于应急物资这部分,的确有很大问题,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取决几点
1、各级应急指挥平台还在逐步建设中,对于疫情防护还没有做到覆盖
2、应急资源部分包括这次疫情所用的医疗物资,平时储备量不够,也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因为平时这类物资是不存在短缺问题,只有医护等特殊职业用。但是一旦爆发公共安全事件,这个购买基数太大了,直接把整个产业链堆爆了。而且还正好赶上春节工厂处于放假状态。别说调配了,生产都生产不出来,因为这涉及了从原料到生产全环节,想生产上游也得给力才行。
3、对于应急资源生产企业管理层面基本属于没有掌控的状态,管理层面无法实时有效获知生产企业目前状态,生产量,生产情况等。现在估计也都是靠各级上报才有数据。导致有资源短期也很难利用上,加上这类大规模公共应急预案做的不够,这次疫情后,可以预见国家级到省市一级的应急疫情防控平台是肯定要上的。应急资源以及相关企业规范一体化也是必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