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至2017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个小时,也就是说,网络作为重要的获知与传播渠道,每人每天有4小时左右通过互联网吸收或者输出网络信息,因此政府与企业愈发重视网络环境的营造,而网络信息的属性与其传播的价值观属性可直接影响网民认知。
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舆情监测是个新鲜词。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舆情监测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党一直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事实上已经蕴涵了监测舆情、了解舆情、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的宝贵经验。从第一台电脑 问世到今日的微博爆炸时代,在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微博,博客,博客,社交网络,手机报,MSN,BBS,种 类繁多的沟通方式携带着巨大的信息量把我们卷入汹涌的网络洪流,大洋彼岸的一个新闻事件会在几分钟内在全球急速掀起轩然大波。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其成为舆 论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既是政府了解民情的直接渠道,也是新形势下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网络舆论一旦被错误地控制和引导,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对 政府,对行业,对企业,对个体的影响都难以估量,所以,当下中国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控的需求已迫在眉睫。
互联网正以庞大的体积规模和数据流昂首迈入“大数据时代”。过去由媒体垄断的传播资源,被数亿级个体所分享;传播速度以秒计算;组织传播与个体传播、媒体传播与自媒体传播在不断融合与分化的状态中推动舆情的发展。政府、企业等形象和声誉在互联网上以碎片化方式呈现。媒体渠道的多样化,网络公民意识的增强等,都使得网络舆情声量与日俱增,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一旦在网络上出现不利信息,都会对自身形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一些重大舆情事件发挥着生死攸关的影响。在互联网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与网民自我意识空前开放的情况下,重视、监测网络舆情,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必要性基础。
舆情首先表现是网络民众的关注点以及情绪,特别是重大网络舆情被广大网友集中关注的情况。很多舆情事件的发生,首先一定是指向一个矛盾的本体,当矛盾扩大,且呈现为社会方面的负面矛盾,且引发社会层面的共鸣或负面情绪时,极度扩大则可能影响社会公众的情绪,从而受到政策决策方的关注。有些网络舆情甚至成为向政策决策方传达社情民意的一种形式,这是对社会公众决策起到积极作用的。
大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现有的数据处理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Jin从大数据的储存和管理、计算和分析以及大数据安全三个角度分析了大数据给现有技术带来的挑战。在数据存储上,当前的数据存储技术远远不能满足数据的增长速度。知于数据统计表明,当前数据的增长速度仍高于网络的承载能力,同时数据异质性问题减缓了数据存储的速度。为应对数据存储方面的挑战,商务智能云推出了各种类型的云服务用于解决大数据的存储问题。云服务可以实现以最少的工作或服务建立一个共享的结构化的计算资源
网络舆情监控在各行业的应用发挥的作用能远超出人们想象之外。通过监测与行业有关的重要新闻门户网站、行业信息网站、论坛等,有效把握行业的危机事件,及时预警,为行业监管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如:工商局对网上违法现象进行监控;教育部门对社会关注的乱收费、教育公平现象进行关注;发改委部门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本地区经济形势、本地区能源问题、本地区粮食问题等进行关注;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拆迁、土地补偿等不法现象进行监测。
不论是政府,行业,还是企业,所有的因素折射到一个核心,就是个体,就是民众。我们是整个网络链接中的最核心部分,是受舆情监测结果牵制影响得出的政策的最终受益者或受害者。如何使得网络监测更能切合实际,更好的反应民情,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民众受益,这就触动到一个最基本问题;网络舆情监测发展的方向:更专业化,更服务化。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基础行之有效的解决 方案,都将是我国网络舆情这个年轻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