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3日5时零分,大暑节气正式登场,我们迎来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纵深
今年7至9月高温天最多或达18天,常年同期为14.6天,今年接近或略多。
日前,重庆大数据公司及重庆大数据分析公司的一些调研人员专访重庆市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听她说说今年夏天关于“热”的那些事。
5月热出新高度
多项数据破历史记录。
从今年5月18日开始,我市出现高温天气(35℃以上),一直持续到31日。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并且开始时间较往年偏早,这是今年5月我市高温天气的主要特点。”王华说,之所以用“极端”二字,是因为类似大范围持续10余天的高温天气,在我市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5月份从未出现过。1963年5月30日到6月1日,我市曾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但仅持续3天,全市平均为2.5天。
一组数字可以更直观地说明今年5月高温天气的极端:当月全市各地平均气温为27.6℃,较常年同期(25.3℃)偏高2.3℃,为历史同期最高。
什么原因导致了5月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
王华介绍,今年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大、偏强、偏西,副高主体控制我省上空,盛行下沉气流。西太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伴随降水偏少,导致5月我市气温异常偏高。
按往年情况,5月我市已经进入前汛期,降水量应较大,但今年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今年5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42.2毫米,较常年同期的259.5毫米偏少45%。
王华进一步解释,之所以降水量较少,是因为我市处于季风带,5月降水主要是锋面降水和季风性降水。进入前汛期后,我市降水以锋面降水为主,紧接着进入南海夏季风爆发期,此时重庆以季风降水为主。除了受下沉气流影响外,5月几次冷空气过程较弱,没有到达重庆,缺少南北气流交汇,故而锋面降水较少。
王华介绍,一般情况下,我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至9月,像今年5月就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实属罕见,非常极端。
10年来粤高温天数
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王华解释,由于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天气非但未能降温消暑,反而接收了台风外排的大量“热气”,使得部分市县气温不降反升。
在高温未消的严峻形势下,7月17日,我市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到了,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很多人惊呼,“(热)浪”来了!
实际上,从“三伏天”的周期长短来判断夏天是否会“热到发烫”,并不科学。
根据重庆市气候中心的统计,2008—2017年的10年里,我省“三伏天”达到40天的就有7年。从统计中可以看出,10年来,高温天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出现的频次会增加,这是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王华告诉记者,重庆市的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7—9月,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温天数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近九成的地区7—8月的高温天数占全年的七到九成。全市极端高温除雷州、徐闻出现在5月上旬外,其余地区大多出现在7—8月。
对于今年的高温天气走势,据预测,随着极端天气频次的增加,今年极端最高气温将主要集中在7—8月。根据市气候中心的预计,今年7—9月全市平均高温天数为13—18天,接近常年(14.9天)或略多。
高温天气为何备受关注?
穗夏季之长远超其他“火炉城市”
一般来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四个要素对人体感觉影响最大。人体比较舒适的温度为18℃—23℃。另外,当相对湿度超过80%,高温高湿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肌体的热平衡遭到破坏,人体会感到闷热不适。
“对比全国夏季炎热程度较高的3个城市武汉、南京、南昌,重庆的夏季高温、高湿天气特征明显,持续时间长,市民感觉非常炎热”,王华介绍,除了夏季长,高温高湿、光照强也是重庆市民感觉夏季闷热难耐的原因。